刘守,1948年11月出生于福建福安,197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物理系半导体专业,先后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福建师范大学物理系、北京邮电学院研究生班和丹麦技术大学工作和学习,1992年回到厦门大学物理系任教。
刘守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全息研究和应用专家,他率领的科研团队完成了多项全息及全息枪瞄相关的科研成果,获发明专利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40余篇,曾获部、省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8项、发明奖3项,1993年在美国获得“国际最佳防伪全息图”奖。
科研报国,积厚流光——记刘守教授
林瀚、林凌、刘影、郭怀梅
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大树,人类的进步离不开老师。我们这一群对物理有着浓厚兴趣的同学们在厦大的科研启蒙老师就是刘守教授。他是激光全息领域的著名专家,也是我们科研和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授之以渔,受益终身
刘守老师长期从事激光全息技术的科学研究,他实验功底深厚,对细节一丝不苟。同时,他善于从物理原理着手,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相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深刻的内涵,夯实物理基础。在科研学习上,刘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方法常常给予我们无尽的启迪。
在搭全息的扩束光路时,刘老师教导我们观察透镜前后表面的干涉菲涅尔环,如果是个圆形并与小孔中心正对,就说明光路是准直的。这种方法巧妙地应用了菲涅尔干涉现象,同时利用激光干涉高精度的特性实现了光路的准直,不需要其他的测量手段,是最直接和高效的方法。刘老师讲授的实验原理不仅适用于全息加工,还可以应用到不同的领域。学生林瀚毕业之后初到墨尔本开始博士生学习时,所使用的激光加工系统与全息加工相去甚远,从激光的特性到光路设计上均大有不同,但他利用刘老师传授的原理和搭建光路的技巧,很快就上手并设计搭建了实验光路,取得很好的实验结果。现在的林瀚是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的高级研究员,刘老师所授的方法他一直沿用至今。
科研贡献,技术落地
刘老师坚持科研创新,提出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新技术和方法,如"加密码全息防伪标识的研制"、"闪耀彩虹全息术"、"光莫尔技术在防伪中的应用"等,研究成果已经形成几十项专利。他是激光全息防伪技术的创始人,先后研发了四代全息防伪商标,并广泛应用于制作居民身份证以及一些名牌产品的防伪标识,逐步实现了技术的产业化,为我国全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理论研究到技术应用,刘老师也十分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记得那时候,刘老师跟我们讲授傅立叶变换公式,提及应用到全息图成像的强弱与位相推算,我暗自赞叹一个复杂的公式转化成实践是如此的神奇。后来,刘老师还指导我们参与了商标的拍摄过程,鼓励我们多动手多思考。”学生郭怀梅说。
近年来,刘老师着力于攻关全息瞄准技术,设计并研制出全息瞄准器,应用于国产新型步枪、冲锋枪等单兵枪械,并在国庆70周年大阅兵里作为亮点展示,显示了我国军事科技实力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面对这样的科研成果和大家的祝贺,刘老师依然很谦虚:“我们实验室(设计的全息瞄准器)终于在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了一纳米的自豪!这一时刻是我们团队每一位成员的荣耀。”
科学家与运动健将
谈起生活中的恩师,林瀚说:“我师从刘老师门下时,他已是花甲之年。但是由于他酷爱运动,尤其是网球,我在他的身上几乎看不到岁月的痕迹。刘老师在60多岁的高龄依然纵横于网球赛场,并取得不俗的成绩,斩获无数冠军。他颠覆了我们心中传统的科学家瘦骨嶙峋、驮着背在实验室悉心钻研的形象,告诉我们科学家也可以兼顾科研与生活,业余生活也可以很丰富,脑体全面发展,各方面都能够取得好成绩。”在刘老师的影响下,课题组里的同学们也充满了对运动的热爱。
刘老师从运动上保持的好身体让他始终能够奋战在科研的第一线,身体力行地在实验室里攻关。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很多学生有幸能够得到他在实验上的亲自指点,并在他的严格要求下练就了一手过硬的实验本领。

刘守教授(右一)与硕博毕业生林凌、刘影合影(2006年)
指引方向,照亮未来
刘守老师不仅在学业上为我们指点迷津,而且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灯塔,为我们照亮通向未来的路。郭怀梅回忆道:“研三那年国庆节,我还没有感觉到就业的临近,一门心思准备毕业论文。刘老师很担心我错过工作机会,一直催我留心。华为正好就在那段时间早早地来厦大招聘了,因为刘老师的提醒,我赶上招聘来了华为。”
林凌是厦大首批在学校招收的国防生,他本科毕业时入伍成为一名军人,而后到刘老师的课题组里读研。刘老师针对他的军人身份,专门为他量身设计了一个与部队武器装备相关的课题,即“全息瞄准器的设计与制作”。刘老师说:“部队是个很锻炼人的地方,在那里每前进一步都很不容易。这个课题美军已经有成熟的产品并在实战中运用,但是我国目前却是空白。好好研究,如果能形成产品,对国家、军队都是做了贡献。”刘老师的谆谆教导,让林凌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加坚定了他从军报国的信念。
这就是我们的厦大老师——刘守教授,他会为我们取得的每一次成功而欣喜不已,他会毫不吝啬赞美之词,让我们对自己充满信心,他总能让我们感受到身为一名物理人的骄傲。我们诚挚地感谢刘老师在科研学习上的指导,更深深敬佩他的科研精神和取得的成就。刘老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们心中播下了科研的种子,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厦大物理学子。
【作者简介】
林瀚,厦门大学物理学系2005级硕士,现为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埃米材料转化中心高级研究员。
林凌,厦门大学物理学系2003级硕士,现工作于中国人民解放军73132部队。
刘影,厦门大学物理学系2001级博士,现为陆军装甲兵学院基础部副教授。
郭怀梅,厦门大学物理学系1998级硕士,现工作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